一当选美国院士就回中国,如今他继承袁隆平遗志-北京未名凯拓公司

华人星光

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先讲一件事,

最近,全球粮食价格暴涨,

尼日利亚食品价格涨到15年来最高水平,

塞尔维亚禁止面粉、

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出口。

但是我们国内感受不深,

因为国家重视粮食价格稳定,

不能让老百姓吃不起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

“谁能控制粮食,

谁就能控制所有人类。”

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粮食资源的需求更为巨大,

经历过饥饿年代,祖辈曾受过的苦,

让中国不敢走错一步,

14亿人的粮食饭碗,

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这条追求粮食自给自足的路上,

曾经中国有袁隆平,

如今我们有邓兴旺。

谁是邓兴旺?

他本是中国出生的穷小子,

却能在千军万马独木桥中,

成为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可他一当选上美国院士后,

就迫不及待的回国!

如今,他继承袁隆平遗志......

1962年,他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

这是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经历过饥饿年代,

很多穷苦人觉得种地吃饱饭才是硬道理,

而邓兴旺的父母却认为,

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否则就会一辈子呆在深山中。

他家所在的邓家岭只有5户人家,

全靠种地为生,

但靠天吃饭的日子不是一帆风顺,

一场天灾,

就能泯灭这个家庭一年的辛苦和希望。

雪灾后一家人面对颗粒无收唉声叹气,

那时候邓兴旺就想,

为什么不能有一种庄稼,

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呢?

从那个时候起,

“改变中国所有农民的现状!”

成了他心中最坚定的目标。

1977年高考恢复,

他只用短短一年时间,

就考上

了北京大学生物系。

这一年他才16岁,放到现在来看,

绝对是妥妥的天才少年。

美国伯克利大学,

为了邓兴旺能去大洋彼岸读书,

免去了他的考试费用,

还给他提供实验室、奖学金、生活费。

异国求学,长路漫漫,

邓兴旺深知自己背负的,

不只是追逐知识的梦,

他拿出了百倍千倍的拼劲,

在美生活的一切只为学术而存在。

有一段时期,

他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最终交出的答卷,让他一战成名。

1987年,

他对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新见解,

在《生化》《细胞》杂志发表,

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一夜之间,

整个生物学界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的博士论文,更是获得,

美国生命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

这一奖学金,

鲜少会给外国国籍学生,

可见邓兴旺的能力有多强。

年仅30岁,

他就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副教授,

并可以独立组建自己的实验室,

接着,他从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青年教师奖”,

可以连续5年,

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10万美元拨款。

1999年,是邓兴旺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因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

取得的特殊成就,

年仅36岁的他,

被耶鲁大学提前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

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

第一位获此殊荣的,

来自祖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

2003年,因在作物改良方面的杰出贡献,

他踏上世界之巅:

荣获世界植物分子学会颁发的Kumho奖,

在分子植物学领域,

该奖是最高荣誉,

每年全世界仅有一名获奖者,

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

世界植物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成就,

已经不能仅仅用年少有为来形容,

他是整个中国生物学界的骄傲!

2013年,

邓兴旺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百万年薪,名誉盛隆,

这时候的邓兴旺,

走到了一个科研人员毕生追逐的巅峰,

美国也给了他最好的一切。

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

当选上美国院士仅仅一年,

邓兴旺却突然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全职回到了中国!

这样的决定在当年确实任谁都想不通,

邓兴旺专注的生物植物学领域,

在中国还是萌芽空白阶段,

打个比方,国外该领域的研究,

是已经堆砌好的“金山银山”,

而中国该领域则是一片荒滩,

从撒下种子到成材结果,

谁知道还要垦荒多少年?

无论如何劝阻,

邓兴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农民出身,

想为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做点实事,

如果自己不能将所学用于祖国,

那又有什么意义?”

他心里一直装着中国,

曾2001年,

为了推动国内生物植物学建设,

邓兴旺费了很多功夫,

才说服国外同意成立:

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学,

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这是耶鲁大学在本土之外,

第一个研究中心,

为国内学子迈向世界植物学领域,

开辟了一条国际快车道。

2003年,邓兴旺又应邀担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

这是一个成立仅三年的研究所,

很多设备、师资人员都不足,

他多年苦心经营,中美两国频频往返,

终于将它打造成了国内顶级研究所,

目前已经是培养生物学人才的重要阵地。

他还组建了,

北京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

暑期免费讲习班,

定期飞回国内为学员们授课,

不光北大的学生坐的满满当当,

其他高校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挤得站都站不下,

但这些对于邓兴旺来说,远远不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

“如果能控制粮食,

就能控制所有人类。”

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粮食资源的需求更为巨大。

2007年,

邓兴旺到家乡湖南沅陵考察农业现状,

所到之处河里没了鱼虾,

地力因为长期使用化肥而退化,

环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邓兴旺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高产要求,

和生物技术水平之间的巨大落差,

造成的不可逆结局,

出路只有一条,

尽一切可能真正提高,

中国生物育种技术的整体水平!

他回到美国后,

就写了一本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历史、

现状与发展的书,

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9年,

邓兴旺成立北京未名凯拓有限公司,

在他与美国海外先锋公司,

(杜邦公司的子公司,

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谈合作时,

提出先锋公司每年出2000万研究经费,

而中国人出人才出核心技术的条件,

先锋公司最终接受了。

能让中国人占主导,

这在先锋公司对外合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没有邓兴旺的坚持,

就没有这样的特例。

2014年,邓兴旺做好一起准备,

带着他创制的,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全职回到了国内。

一回国他就马不停蹄得投身工作:

创建学院体系、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课程教学……

在他的努力筹备下,

北京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落地潍坊峡山,邓兴旺就任院长。

他设计了一套新的育种方式,

解决了过去水稻育种,

需要从大量的水稻杂交后代中,

挑选优良水稻株系等问题,

大大提升了育种的效率,

这种新的技术让袁隆平院士都赞不绝口。

袁隆平和邓兴旺考察粮食作物。

经过多年努力,

邓兴旺成功研发出了“洁田稻”。

“洁田稻”指具备抗除草剂优势性状的水稻,

实际运用时需按比例配用指定除草剂,

可采取机械化直接播种,

一次性除尽杂草。

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种“洁田稻”,

能让农民更省时省力完成田间劳作。

目前,“洁田稻”已投产范围,

遍布我国在长江以南主要的稻米产区,

平均亩产可达700公斤—800公斤。

作为潍坊首席科普专家,邓兴旺说:

“我们当初的目标,

是要在全世界做出最好的、最前沿的,

又能用于农民的生产过程中。

潍坊本来在全国是最有名的,

保住第一,

把第二名第三名拉得远一些,

这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潍坊作为现代农业的科技硅谷,

邓兴旺立足于此。

曾经袁隆平最大的希望,

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而今,这样的希冀接力棒,

交到了下一代科研人的手里。

邓兴旺作为新一代的领军者,

继承袁隆平的遗志,

做全球做好的科研,

让中国的农业研究造福全世界!

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以前,袁老是中国人的“神”,

让14亿人填饱了肚子;

如今,邓兴旺是中国的希望,

这位衣着朴素寒酸站在北大讲台的,

农业研究院“最强扫地僧”,

在他研究的领域里,

几乎横扫世界所有顶尖奖项!

让中国农林走向更好的科技未来!

正因为有他们这样,

朴素专一、不计名利的科学家,

默默耕耘,

中国人的肚子才能填饱,

民族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烈!

他们是这个时代,

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民族骄子,

袁老虽去,后继有人,

邓兴旺的未来,中国农业的未来,

必将震惊整个世界!

END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自动测量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