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俄投资1.5万亿,打造7000km世界最长高铁!跨三国建设有多难?-世界高铁公司排名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中俄两国强强联手,斥资

1.5万亿

打造全球最长高铁,不仅可以实现两天从北京到莫斯科,还有可能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那中俄之间为何要建这条铁路,跨越三个国家的高铁项目又有多难呢?

中俄为何要修建跨国高铁

说起高铁发展,中国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基建狂魔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到202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15.5万公里

,较2000年增加了

8.63万公里

,反观邻国俄罗斯,铁路营业里程仅

8.55万公里

,较2000年也不过增加了

0.94万公里

,而且俄罗斯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样的铁路线路根本无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弥补交通不足的情况,俄罗斯就准备修建一条从

莫斯科到喀山

的高铁,全长约

770km

,以此带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因为技术能力有限只能请其他国家来修建,西方国家在估算之后,报价为

0.5亿美元每公里

,而我国在铁路技术的不同,也使得成本有所压缩,仅需

0.33亿美元每公里

再加上俄罗斯纬度较高,多高寒地区,而我国高铁拥有丰富的高寒地区运行经验,技术也更有保障,这一项目对我国来说自然是手到擒来,因为我国的加入,在2018年签署项目时经过协商,决定

将这条铁路延伸到北京

,全长达

7000公里

但俄罗斯的高寒地区面积可是达三百多万平方公里,面对这样的极端环境,我国如何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呢?

跨国高铁有多难建

那我们要知道在极寒环境下,土地会出现冻胀现象,而运行的列车也会面临三大难题,分别是车底积雪、车辆冻堵以及列车空转滑行,但这对于我国的

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

来说,就不值一提了,即便是在

零下40摄氏度

的运行环境下也能奔跑如常。

首先是

积雪问题

,我国工程师在列车设备舱的侧部裙板设置了

高寒滤网

,共有9层结构,在保证通风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冰雪进入设备舱内部,以防出现电气短路、制动盘及闸片异常等问题。

其次是

车辆冻堵现象

,为了保证车辆用水正常,列车水箱、污物箱等都穿上了“棉衣”,中间还增加

了电伴热线、“暖宝宝”

等,保证车厢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最后就是

列车空转滑行的问题

,这可是直接关乎列车的制动问题,一旦出现空转滑行就会引起轮对擦伤,造成传动装置和行走部件的损坏,所以我国高寒智能动车组大规模采用

自动化防冻结功能

,当列车停靠站点或静止时,各车厢都会激活防冻结功能,通过制动闸片和制动盘的定时松开抱住,确保制动系统安全可靠,当然道岔也会加装电热融雪板保证转换自如。

关于

冻胀问题

,我国的建设单位在会冻结的范围内填筑

非冻胀性填料

,对路基起到保温作用,有效防止冻胀变形,

那中俄高铁的建造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中俄跨国高铁建造的意义

首先就是

货运价值

,两国之间贸易往来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但因为气候原因,运输时间最起码半个月,高铁的建成可以加快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其次是

资源置换

,俄罗斯最不缺的就是

石油、天然气、矿产

等资源,而我国对于这些资源的消耗量非常的大,在经过双方商讨后,俄罗斯将会用这些资源来置换我国的高铁技术,既缓解了俄乌战争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更好落实莫北高铁项目建设。

最后就是

帮助俄罗斯打破经济封锁

,自俄乌战争开始,西方国家就通过石油限价、天然气等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压制,一旦莫北高铁建成,中俄经济快速发展,它也将成为俄罗斯打破经济封锁的第一步,但目前仍有很多细节还未敲定,

就拿两国不同的轨距来说,应该按照哪种轨距来修建呢?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