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俄CR929迟早“破产”?航展上,中国独立推出全新更大宽体客机-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

5月底,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冲上云霄,中国的大飞机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加上C919在近期拿到了欧盟的适航证,国产大飞机进入欧洲航线打开国际市场的时日似乎指日可待。

在航空发展方面,中国一直是秉持着“两手抓”的路线,一边既要发展自己,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另一边则是依然要保持稳定的中外合作方向,比如,向美国买成品客机,向欧盟买核心部件,以及交集最密切且程度最深入的和俄罗斯在技术上进行联合研制。

我国在航空合作上与俄罗斯实行的是技术联合研制,也就是说目前饱受中外关注的CR929远程客机项目是由中俄双方一起进行设计、开发以及推进。

其中需要用到的更多是俄罗斯在大型客机上的设计经验,以及应用在中方环境下的具体市场环境。或者说透一些,就是用中国的航空市场和业务来置换俄罗斯手里的核心发动机技术和大飞机制造技术。

中俄CR929的项目商洽由来已久,2016年11月初的珠海航展中俄宽体机合作项目发布会上,中国商飞集团公开宣布与俄的合作,但正式的启动是在2017年。

据商飞公布的有关信息来看,合作的另一方是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要合作的CR929项目主打的就是一个联合研制全新的双通道民用飞机。要知道,全球宽体大飞机市场现在基本就只有两家说了可以算: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而

这个中俄合作项目,做的就是要突破垄断

在CR929项目,中俄各出一半的资金,中国负责的主要是机身、尾翼和整流罩等部分,俄罗斯方面负责的则是中心机和机翼控制台等,最后的组装会在中国上海郊区完成。按照原计划,CR929会在2025年到2027年间交付市场,首先也最重要的市场是中国、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国家,重要市场则是亚太和全球。

只是目前看来,这一目标想法很美好,但不实际。因为从开始至今,CR929项目都走得那叫一个磕磕绊绊、一波三折。

CR929的一波三折

最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打算是“挟技术以令市场”。也就是说,由俄罗斯来提供核心发动机,掌握核心技术,为此他们还马不停蹄地提前就选好了俄制的PD-35涡扇发动机;而中方只负责机身、机翼和尾翼以及总装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要出资,要分摊成本,要划分市场。在CR929研制成功后,

俄方只负责采购50架,中方则要埋单约450到500架

这算盘打得,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都听见了。人家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俄罗斯是既舍不得核心技术这个孩子,又想要套中国广阔的民航市场这条狼,还不打算多出钱。

俄罗斯之所以好意思提出自己提供核心技术来分市场和业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就自行研制的客机而言,中国商飞手里目前就只有两款——ARJ21和C919,一个是中短程支线客机,一个是中型窄体干线客机,俩都无法提供宽体大客机的研制经验。

ARJ21

C919

而俄罗斯不同,俄罗斯虽然不是当年的苏联,但手里还是掌握了苏联不少的“遗产”——比如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的第一款远程宽体客机伊尔-96,以及勉强能拼上一句大飞机的中程客机图-204。相比较中方而言,俄方似乎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经验,可以手握筹码要求掌握核心科技还要划分市场,俗称“白嫖”。

伊尔-96

图-204

但俄罗斯的这个算盘能打得如意吗?怕是不能。

早在俄方的这一要求提出后,商飞集团就礼貌而又委婉地表示了“做梦怕是会更快些”。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

“我要技术!可以多给点钱,也可以分市场,但是我要技术。”

那不能钱给了,市场分了,搞到最后核心技术还在俄罗斯手里。怎么呢,是中国脸上印着“冤大头”三个字吗?

而且还有个致命的问题是,核心发动机如果真的由俄罗斯负责,采用的是彼尔姆的俄制PD-35涡扇发动机的话,那大家要做的考虑和准备远不止于此。

原因很简单:

首先,PD-35发动机的专用厂房至今都还没有建就算了;其次,这款发动机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几乎全都是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而因为俄乌战争与西方制裁的原因,零部件供应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最后,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是,

如果采用俄制PD-35发动机的话,那成功拿到欧美适航证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

而商飞对CR929的期许与寄托可都在于打开被垄断的欧美民航市场,如果拿不到适航证的话,研制意义就缺少了一大半。

此外,我们除了PD-35以外,是还有通用的GENX以及劳斯莱斯的遄达7000作备选的。当然,如果俄方愿意转让核心技术来的话,那中国选择俄制发动机是最好的,既能达成深度合作,又能减少对西方供应链的依赖。一切都是利益的博弈与取舍。

但显然,这样的取舍让中俄合作陷入了僵局,俄方坚决拒绝转让核心技术,中方则相应地表示:那之前的一切都算不得最后的拍板,我们还是得慢慢磨。于是,CR929的研制工作进入了一种奇怪的发展中,不能说它停了,因为双方都没有彻底闹掰;也不能说它有多大进展,因为核心和关键的问题没有定夺。

再加上2022年俄乌战争的爆发,俄罗斯遭受了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CR929的项目进程又继续被拖慢。出于对CR929研制成功之后是否会面临被西方卡供应链的担忧,俄罗斯提出了全部采用中俄自制的想法,这一要求是否得到同意我们不得而知。

但很明显,

中国并没有打算放弃寻求与俄罗斯保持合作的机会,甚至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积极且乐观主动的一方。

面对着俄罗斯方面多次产生的反复摇摆,中国驻俄大使明确地表示了CR929项目还在正常的进行合作开发,给予关注着项目发展的人信心。

直到——俄罗斯表示,可能要放弃中俄联合研制项目。

中国凭一己之力能否完成宽体大客机项目?

俄媒《Air Current》报道,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已经被完全停止参与自2016年启动的CR929客机项目;俄罗斯副总理兼贸易工业部长曼图罗夫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俄罗斯在考虑退出联合研制的身份,仅仅保留材料与零部件供应商角色,而这些都会在中俄2023年第一季度的CR929项目谈判中谈及。

这一消息的传来无疑是搅得人心惶惶,有人觉得俄罗斯撤了也好,免得啥都舍不得出还在那儿指手画脚一大堆;但也有人深思,CR929项目已经进行到了现在,俄罗斯的“撤出”对于中国来说会带来一个需要克服、调整、适应的过程与“难题”。毕竟,在此之前,中俄分工还是挺明确的。

当然,

人们最关心、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俄罗斯撤出CR929后,这一项目是否还能继续?中国一己之力是否能够单干成功?中国宽体客机梦需要多久才能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俄罗斯退不退出,中国是都不会放弃宽体客机的研制的。

2023年6月18日第54届巴黎航展上,中国商飞就带去了三款全新的客机,分别是大家熟知的C919大飞机、ARJ21支线飞机,以及

一架还未命名的、印有Long Range Wide-Body(LRWB)的长航程宽体飞机

这架大型宽体客机的出现引起了不少议论,因为从外形、涂装以及它的规格来看,这简直和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R929模型没有多大区别,相似得让人惊呼这是不是就是CR929再世。

但商飞集团在航展上表示,这是即将开始研制的用于洲际飞行的大型双发宽体客机,起飞重量上比245吨的CR929都还要大一些。当然,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没有了“R”的C929。

商飞集团在航展上公开宣布,LRWB宽体客机最早是会在2030年进行代试飞,采用的核心发动机选项除了美国的通用和欧洲的空客以外,还有目前我国正在自研的国产长江2000发动机,推力可达35吨。

这些种种无不都在说明,如果俄罗斯真的决定退出CR929的项目的话,中国就是慢一点、难一点,也绝对会把宽体客机的项目做下去。并且,在我们成功自主研制了C919的基础之上,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知识储备。

起码,无论是从总体设计方案,飞机的气动外形,还是飞机机体的设计、计算、试验和制造,以及航电、飞控等系统集成,C919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自主地完成的。我们掌握了基础的技术,也实打实地从头到尾成功完成了客机研制。这些都是无比宝贵的经验,是为我们开发今后的新型号留下的实力。

当然,宽体大客机的建设和研发工艺肯定不能完全等同于C919的建造,具体实施上也还是会存在许多细节和部件研发上待以攻克的难题。但是,C919成功了,C929为什么不会是下一个惊喜呢?

而在中国已经累积了自身的研制经验,拥有了独立发展实力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既然俄罗斯已经表现出了要在CR929项目上“分道扬镳”的意思,那从中国的利益与角度出发,是否应该与俄“解绑”呢?

首先继续合作下去的好处就是,风险分担。

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俄航空上的合作都能结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我们提供能力更强的航电系统和复合材料制造,他们提供更富有经验的技术加成,研制风险能得到很大的分摊。

其次,和俄罗斯合作可以曲线救国帮助中国尽可能地拿到欧美的适航证。当然,这一点的考虑是基于2017年时的国际状况,以如今西方国家在俄乌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制裁态度来看,这一条优势值得意见保留。

而且和俄罗斯合作,能够得到的还有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及独联体市场,

从俄罗斯到中亚五国、阿塞拜疆、蒙古……一旦这些市场投入运营了CR929,那也算是全球民航业宽体客机市场大饼被中国和俄罗斯啃下来了一块。

到时就算欧美不开放适航证,中俄之间的距离也足够CR929充分发挥航程能力了。这样至少能够保证国际和洲际市场都有。到时候除了地面的中欧班列以外,航空上的中欧航班以此为突破口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好处能够实现的前提是,要把客机成功造出来呀!

没有客机,市场、业务和适航证都是空谈。

但就俄罗斯现在这个三天两头就要撂挑子、打退堂鼓,不然就是要谈条件的架势,客机原机造出来都不知道哪年哪月去了。反正估计不会如原计划在2025年交付市场。更别提,俄罗斯方面相关负责人还时不时出来露面阴阳两句“中国要求太高,对俄罗斯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选择自食其力,“成全”俄罗斯的退出也未尝不是对双方都好的选择。

中国与俄罗斯合作CR929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项目风险,当然我们也还是很看重俄方的设计制造经验和发动机技术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本来就有自己独立研制民航发动机的计划,宽体客机的研制也一直被规划在我国

民航大飞机三部曲

中,要是和俄罗斯合作既不能加快项目进度,也不能降低研制风险,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单干呢?

从曾经和欧美合作过的运10来看,我们就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唯有坚持自主研发、自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筹码,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真正中国的大飞机随着经济发展的腾飞,自由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参考资料:

1、潘友星、王脊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揭秘CR929展示样机的“设计智慧”,张江科技评论. 2019(02)

2、彭靖宇:CR929的机遇与挑战,大飞机. 2019(01)

3、沈海军:CR929为何要联合研发,百科知识. 2019(02)

4、刘玢妤:超大型远程宽体客机命运几何,中国交通报

5、温杰:精诚协作——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航空世界. 2017(11)

ogp测量仪测高度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自动测量仪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