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低产品卖不动了?洋河高端白酒又“做梦”-巨潮资讯网股票洋河股份

在洋河股份(002304.SZ)2019年半年报发布的前一个月,就有一份唱衰的调研报告流出,称洋河二季度将出现负增长。

于是,公司互动平台就热闹了。有多位投资者向董秘提问:“川财食饮8月1号到洋河调研的材料里提到公司二季度增长为负,以及年度目标可能完不成等关键内容,在投资者中引起了恐慌,也大幅影响了股价。公司有义务发业绩快报平息各种猜测。”

公司在一个月后发布了半年报。然而,实际业绩或许不能给投资者带去多少安慰。公司上半年不仅营收净利增速同比下降,且预收账款以及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但洋河方面似乎毫无焦虑,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业绩增速回落是公司为追求长期的高质量发展,主动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调整方式除了渠道控货挺价,还包括提升产品品质,寻求高端突破,放大品牌价值等。

从中不难发现洋河的野心,在消减渠道库存之余,更有发力高端白酒的意愿。

高端白酒市场有着千亿级别的容量,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的预测,到2020年,高端白酒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长期以来,这一市场已形成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三足鼎立的稳定局面,三者合计占有95%的市场份额。洋河此时“插足”,留给它的最大份额只有5%,或许更少。

以洋河现有的高端产品的创收能力,也还不足以同三巨头竞争。2018年梦之蓝M9和手工班两类产品贡献的收入不过7亿元,营收占比仅有3%。而同期茅台高端酒的营收占比高达89%,同比增长24.99%;五粮液高端酒营收占比75.42%,同比增长41.11%;泸州老窖高档酒类的占比也达到了48.85%,同比增长37.21%。三巨头增势正猛,在此基础上洋河寻求高端突破,又能有几成胜算?

牺牲增速调整赛道 值不值?

作为行业前三甲的白酒企业,洋河近几年经营业绩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即使2019年上半年业绩增速疲软,但终究是收获了目前最好的半年报成绩。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9.99亿元,同比增长10.01%;实现归母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11.52%。

之所以说洋河的这份成绩单差强人意,一方面是其业绩增速不及往年同期,

2018年中报,洋河营收同比增长了26.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8.06%;

另一方面,与同梯队的酒企相比,洋河的增速也落于人后。

按照目前的市值排名,白酒行业的前四名依次是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洋河股份、泸州老窖(000568.SZ)。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营收同比增长18.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56%;五粮液营收同比增长26.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30%。前两大巨头甩洋河两条街。

紧跟其后的泸州老窖,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4.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9.8%,增长的势头同样超过了洋河。

业绩增速回落的原因,公司解释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愈加激烈的竞争形势,为追求长期的高质量发展,主动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同时公司方面认为,虽然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但总体上呈稳健增长态势。

洋河所说的“战略性调整”浓缩于四个方向——品质升级,高端突破,渠道建设,品牌势能。

四个方向中,真正影响洋河上半年业绩的是渠道因素,公司自5月以来主动控货挺价,以加速渠道去库存,预收账同比下降13.53%的表现也能印证这一点。而“品质、品牌、高端突破”方面的调整则透露了洋河发力高端白酒市场的意图。

洋河为什么要进军高端赛道?

回望洋河近8年的发展轨迹,除2014和2013年外,其余年份业绩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但是在产销数据方面,近8年洋河酒的销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甚至出现过小幅下滑,

说明这几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提价和结构升级。

一合财经制图

所以,如果在销量基本既定的情况下,洋河要寻求新的增长,同样也得从价格和结构两个维度来下功夫。

光大证券分析认为,从“价”的角度来看,高端白酒具有相对最强的

提价能力

;次高端价格带白酒的提价能力依赖于高端白酒提价打开空间;中低端白酒的提价能力相对落后,未来将通过产品结构的提升实现出厂价的增长。可见产品结构对提价的空间有一定的限制性。

图源:光大证券研报

同时,从洋河公布的数据来看,中高档白酒

毛利率水平

也远高于普通白酒,对企业的利润贡献也是最大的,因而提升中高档酒品的占比,必然是理想的业绩增长方向。

图源:巨潮资讯

再者,伴随新一轮的

消费升级

,2018年以来,高端白酒需求强劲。进入2019 年,高端白酒依旧延续了较高的增长稳定性,Q1/Q2 收入分别增长 24%/17%,净利润分别增长31%/23%。在这种背景下洋河寻求高端突破也是顺势而为了。

撬动既有高端市场格局 难!

其实洋河历史上已经进行过两轮较大的产品结构升级。

自2003年推出蓝色经典品牌以来,洋河便以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三个系列,卡位中低端到高端多个价格带。海之蓝的主推价格在100多元,属于中低端线;天之蓝的价格已经跨越了300元价格带,属于中端产品线;梦之蓝则包括了M1、M3、M6、M9四个品种,M1、M3、M6卡位次高端线,M9卡位高端线。之后洋河还进一步推出了手工班产品,定位为超高端。

资料显示,在2007年以前,洋河一直主推海之蓝。2008年以后,洋河将主推产品调整到天之蓝,这是洋河产品结构的

第一次整体上移

。结果2008年—2012年间,洋河营收年均增长超过50%,净利润年均增长更超过60%。

2012年,由于严控三公消费,一系列高端品牌价格回落。此前已在中低端及中端价格带占据优势的洋河,逆势把主推产品升级为梦之蓝。从2016年开始,洋河加大对梦之蓝品牌的宣传投入,还推出了超高端手工班,价格可与飞天茅台相媲美,同时对全线产品提价。这便是洋河的

第二次产品结构升级

可以说,洋河发力高端市场的计划从2016年就开始了。

但从数据来看,2018年洋河白酒营收229亿元,蓝色经典系列占比75%,对应营收为172亿元。其中海、天、梦占蓝色经典的比例为37:26:37,对应营收分别为64亿元,45亿元,64亿元。在梦之蓝的四个产品中,M1、M3和M6是主要的拉动力量,合计贡献了57亿元,而高端阵营的M9及手工班只贡献了7个亿的营收。

一合财经制图

所以,尽管洋河的高端产品已经上市推广近三年,但反响一般,海、天产品线依旧是创收主力,营收占比接近50%。而M9及其以上的高端产品线依旧弱势,营收占比仅有3%。

反观如今高端白酒市场三巨头——茅台、五粮液及泸州老窖的产品结构:

茅台高端酒占营收的比例高达89%,五粮液高端酒的比例为75.42%,泸州老窖高档酒类的占比也达到了48.85%。相较之下,洋河M9及手工班3%的营收占比实在是少得可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高端突破,洋河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再者,高端酒市场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定,一般白酒品牌很难打入。因为从三者的例子来看,

高端品牌的培育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

三大品牌的诞生与培育,比洋河早了至少20年。洋河2016年才重点推广梦之蓝系列,后发劣势难以补足。而且就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言,洋河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也没有可比优势。白酒若没有历史故事可说,就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同感和冲击力。

所以,洋河在品牌营销推广方面的投入历来不少,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也双双上升。销售费用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7%;广告费用支出为7.6亿元,同比增长23%。这两个数值都远高于公司营收的增长。但是密集的广告投放未必就能塑造起消费者明确的品牌认知。网上至今还有不少帖子发问,“洋河到底属于什么档次的酒”。

这其实是由洋河自身的品牌战略导致的。白酒行业有两种品牌,一种是“泛品牌”,即一个品牌覆盖多个价格带,且衍生出多个副品牌,面向所有白酒消费人群。另一种是高端品牌,产品相对单一,却有成熟的大单品;定位窄众,只面对高端消费人群。

洋河属于前者,它有着极其完整的产品线,但也因品牌产品众多,使得其品牌定位不够不突出。

而且早年间,洋河极力推广的是天之蓝的中端酒,后又转而推广梦之蓝,广告越密集,消费者的认知可能就越混淆。反观茅台,除了度数的差别外,其他再无产品叫“茅台酒”。五粮液与泸州老窖也都打造了成熟的高端单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非常明确。

高端白酒虽是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但这是一个格局清晰、集中度高,且集中度仍在提升的市场。数据显示,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达到63.5%;五粮液紧随其后,市场占比为25.9%;国窖1573仅有5.6%份额。三者合计占有95%的份额,也就意味着其余品牌只能瓜分剩下5%的市场。这其中,搅局者众多,洋河能获得的份额又有多少呢?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主要参考资料:

1、尼尔森发布2019年酒类趋势报告 我国白酒行业逐渐向高端市场发展,中国报告网,2019年5月;

2、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年度报告,2019年4月;

3、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2019 年半年度报告,2019年8月;

4、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年度报告,2019年3月;

5、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年度报告,2019年3月;

6、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度报告,2019年3月;

7、《白酒行业深度报告之框架篇》,光大证券,2019年7月;

8、《主动渠道调整,期待旺季改善》,财富证券,2019年9月。

影像测量仪器

轴类测量机

上海影像仪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