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钟薛高要屠杀我们,巧乐兹也要凑热闹,那就打!
2022年夏天,一场不见硝烟的价格保卫战,在中国近20万家便利店的冰柜内打响。
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刺客派对,以雪莲冰块为代表的雪糕守卫派发起了围剿行动,根据南都湾财社在广州便利店前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3-5元的雪糕是冰柜里的绝对主力,占比超过44%,5-8元占比20.5%,8-10元、10-20元以及超过20元部分的雪糕占比分别为12.5%、12.4%和7.6%。
而两元以下的雪糕守卫派,占比仅不到3%,几近团灭。
hello 大家好,我是咨云。
今天我们来聊聊雪 “高”风波,雪糕刺客,几乎可以说是今年以来生命力最强悍的社会热点,不同于往常仅能维持1到2天热度的新闻,围绕着雪糕价格过高议题而展开的讨论,已经在网上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6月4日,一位名为凌溪的博主,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吐槽钟薛高价格过于昂贵的视频,视频发布后迅速走红,斩获了数百万播放。
有网友在评论区里吐槽自己的经历:在商场冰柜里随手拿了支包装很朴素的雪糕,结账的时候才知道价格昂贵,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放回去,只有含泪付款。
这种突然被雪糕价格刺痛的时刻,让无数有共同经历的网友们深深共情,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雪糕也被安上了“雪糕刺客”的名号。
本来这种吐槽调侃只是网友自我娱乐和消解的一种方式,过阵子热度就降下去了,结果钟薛高的公关反手一个“侵犯名誉权”投诉,这下可算是点了火药桶,花钱买个高价雪糕,消费者连吐槽一下的权利都不能有吗?
凌溪在被投诉后连发多条视频回怼,最终将“雪糕刺客”的话题送上了热搜,但一直到这里,舆论主要还是吐槽钟薛高等雪糕刺客售价昂贵的问题,直到另一个雪糕品牌加入战场,局势骤变。
01
6月30日,一位自称前雪莲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雪莲的生产工厂环境脏乱差,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雪莲冰块的生产商在听到消息后,火速注册账号发布生产车间视频回应:我们的车间很干净。
一边是均价10-20元一支的钟薛高,一边是五毛一包,坚持13年不涨价的雪莲,闻讯赶来吃瓜的网友们终于反应了过来,于是对钟薛高昂贵价格的吐槽扭转成了诘问:雪糕,凭什么卖这么贵?
核心议题转变之后,钟薛高就在近期,因室温一小时不化、火烧不化、卡拉胶等话题,三天之内怒提两个榜一热搜,而钟薛高对这些热搜的回应方式,则是公司创始人林盛在朋友圈发文回怼:水军迹象极其明显。
有没有水军大家不清楚,但钟薛高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消费者心里难道还没点数吗?
大家对钟薛高的抗议,更多反对的是钟薛高背后所代表的鱼目混珠的高价雪糕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搭上新消费快车的雪糕新品牌们,以“网红效应”、炒作、病毒式营销的方法快速打开销路,高昂的售价之下,卖出即赚到。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品质,根本配不上这样的售价。
一直以来雪糕厂商们都将高定价的原因推给了成本,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也曾表示产品原料价格昂贵,柚子和酸奶每吨价格加起来近120万。
雪糕的原材料牛奶、淡奶油等商品价格确实一直在上涨,在2008-2020年期间,价格上涨了近80%。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抛开剂量谈价格,一样是耍流氓。
前几天油价下调,每吨汽油价格下调320元,看着够多吧,可是反映到油价上,每升汽油价格就往下调了一到两毛钱。
北岛雪糕董事长王凯曾向媒体表示:虽然按照大宗吨位计算,一些原料涨了上万元,但折合到每一支雪糕上,成本不过增加几毛钱。
去年就曾有媒体将钟薛高售价14元的雪糕和3.4元的雪糕配料表放在一起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重合度非常高,钟薛高对此的回应则是:造雪糕是需要机器、水电煤、人工等成本的,而且成本一定是不断上涨的”。
可3.4元的雪糕,难道就不需要水电煤机器材料了吗?
钟薛高们真正贵的成本,恐怕不是原料成本,而是营销成本,而恰恰是营销成本的抬升,让那些平价雪糕,消失在了便利店的冰柜中。
02
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平价的雪糕,越不在意营销,这次被放在风口浪尖的雪莲厂商,平台账号都是为了辟谣而连夜注册的。
每包雪糕赚5分钱,坚持13年不涨价,平价雪糕厂商们为此甚至都没有足够的经费去研发新品,
更何谈投入费用去做营销
,这也是平价雪糕为什么逐渐消失在便利店冰柜的主要原因。
根据媒体的抽样调查统计,广州街头的便利店内,两元以下的雪糕占比已不足3%,而20元以上的雪糕占比则为7.6%。
雪糕的销售的场景,主要在线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雪糕线上线下的销售占比分别为5%和95%,雪糕品牌的营销大头也主要在线下。
一个冷知识,大家在超市和便利店里看到的冰柜,往往都是由雪糕品牌免费提供的,目的就是让零售终端上架他的产品,并且这些冰柜往往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只能够陈放其一家品牌,或者禁止陈列其主要竞争对手的雪糕。
不仅免费送冰柜,有时候雪糕品牌还会支付由冰柜产生的电费,东北大板在2014年推出3元产品时,不仅免费投放冰柜,每个月还会给店家80元-100元的电费,钟薛高在2019年为了打开产品线下销量,也曾向市场免费投放了大量冰柜。
除了高企的营销费用,高额的定价,也是让平价雪糕消失在冰柜中的另一原因。
一根雪糕从工厂到零售终端,通常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厂家、一级代理商、二级批发商,再到便利店超市等零售终端,在利润分配上,零售终端通常要分走利润的30~40%,一级代理商大约分走5-10%的利润。
一支10元的雪糕,便利店能赚4元,代理商能赚1元,可如果售价变成1元,那收益就下降到了4毛和1毛钱,一箱雪糕12支,全部卖完只能赚到一块二毛,在这种现实面前,平价雪糕还能出现在冰柜中,才是奇迹。
换句话说,在这个炎炎夏日里,还能在便利店买到1块钱的雪糕,老板那做的不是生意,是慈善。
2018年,上海益民一厂发布了一则公告,称旗下光明牌冷饮因为17年不涨价,渠道受阻正面临断供危机。
很多我们记忆中的雪糕消失,不是他不好卖了,而是没有代理商和批发商愿意采购了。
7月1日起,由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当中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明码标价的落实,也将让雪糕刺客们无所遁形,不过这或许仍然不能改变,在市场作用之下,五毛雪糕正在逐渐走向消亡的现实。
如果要给2022年上半年来上一个总结的话,怀旧二字想来最为贴切。
那些曾被忘记的、埋葬在旧时光的记忆纷至沓来,爸爸去哪儿、甄嬛传等上古剧目热度复苏;王心凌、西城男孩、张国荣、崔健的歌声重新在神州大地传唱;暌违六年,周杰伦在七月带来了旧日承诺的专辑;就连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的5毛雪糕们,也借着雪糕刺客的热度重现。
但在与旧世界温存过后,我们总归要回到新世界来,生活要继续,5毛雪糕们,或许也该到了涨价的时候。
每个雪糕曾经都是5毛,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