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县城,GDP居然能和8000万人口的缅甸相差无几,能孕育出68家上市公司,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县城呢?
A股第一县
广东和江苏到底谁是第一经济强省,一直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是说到县域经济,江苏无愧是最强悍的。
江苏省散装是出了名的,比如武汉疫情时,江苏派出了很多医疗队,而这些医疗队的名称直接细分到县、镇,各有甚者直接到村级。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江苏的区域经济十分发达,都想打出自己的招牌。比如,全国经济百强县中,江苏常年排名第一,前十中更是占据了7个席位。
作为“华夏第一县”,江阴无疑是江苏县域经济的代表,多年蝉联百强县第二名。就这样一个不足1000平方公里,人口仅177万的小县城,居然有68家上市公司。
年初,来自江阴的“采纳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江阴第68家上市企业。要知道,一线城市广州也才200家上市公司,西部第一省四川也才总共136家上市公司。
早在1997年,江阴就迎来了第一家上市公司,江阴从此开启了资本融资时代。
短短几年间,江阴的上市公司就增加到了16家。到2016年,江阴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50家。2017年,江阴上市公司更是以平均一个月上市一家的速度增长。
在A股,常年流传着一个“江阴板块”,如今这6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是江阴gdp的1.5倍。
江阴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和千分之一的人口,居然创造了A股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
富可敌国的江阴
从“宁啃干馒头也不嫁华西郎”的贫穷乡村竟发展成如今年收入达五百亿的“全国第一村华西村就是来自于江阴。所以江阴到底有多富呢?
2021年,江阴GDP总量达到了4580亿元,实现了11.34%的两位数增长。
2021年,8600万人口的缅甸GDP为7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685亿元,仅比江阴多105亿元。然而,江阴的人口仅为177万。
从人均GDP来看,江阴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水平行列,江阴4.1万美元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
江阴的人均GDP在县市排名中也仅次于依靠煤炭和石油的伊金霍洛旗,全国排名第二。
江阴的成功其实也是江浙地区的缩影—依靠强大的民营经济
。
江阴95%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9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1.7万家民营企业,其中14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这些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初,江阴就诞生了第一批乡镇企业。当时大多以集体企业为主,当时有些集体企业就已经达到了100万左右的流动资金,而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十分富裕的家庭了。
90年代后,政府开始帮忙引入外资,跑项目、跑资金、跑资源、跑市场,使乡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之后,江阴民营企业规模开始不断扩大,诞生了一家家上市公司。
比如A股曾经最大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
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封装企业—长电科技。
江阴的成功无疑是民营企业记最大的功劳,也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未来仍然看好江阴的发展,对于江阴的未来,坐二观一不是很难的事。